爱尚小说网 > 三国将军本纪 > 战乱考

战乱考

作者:大魏左将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爱尚小说网 www.023us.com,最快更新三国将军本纪 !

    【注:本文探讨的是刘宏登基后至黄巾之乱初(168-183年),这个时间段内,东汉帝国所有军事行动。】导致东汉帝国每况愈下的黑材料则集中在大修宫殿之时,也就是中平二年(185年)至三年(186年)。

    很多人大概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民不聊生”引发“黄巾之乱”,因此,潜移默化的将刘宏的黑材料都挪动到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发生之前来说,以此认定刘宏的荒唐行为是政权腐败的根源,并由此引发黄巾之乱。

    在本章,我就钻下牛角尖,看看黄巾之乱之前,是否有如他们所说的“民不聊生”的史料。

    我们先来看刘宏执政期间的战争记载。我从范书《灵帝纪》及其他人传记中摘录出,发生在建宁元年至光和六年(168-183年)间,东汉帝国的军事行动【同一战事,虽有逾年多战亦计为一条;鲜卑寇边按每年计一条。】。

    1.建宁元年(168年)正月,护羌校尉段颎讨先零羌;二月,段颎大破先零羌于逢义山;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复破先零羌于泾阳;二年(169年)七月,段颎大破先零羌于射虎塞外谷,东羌悉平。

    2.建宁元年(168年)十二月,鲜卑及濊貊寇幽并二州。

    3.建宁二年(169年)九月,江夏蛮叛,州郡讨平之。

    4.建宁二年(169年)九月,丹阳山越贼围太守陈夤,夤击破之。

    5.建宁二年(169年)十一月,鲜卑寇并州。

    6.建宁三年(170年)冬,济南贼起,攻东平陵。

    7.建宁四年(171年)冬,鲜卑寇并州。

    8.熹平元年(172年)十一月,会稽人许生自称“越王”,寇郡县,遣杨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讨破之;三年(174年)十一月,杨州刺史臧旻率丹阳太守陈夤,大破许生于会稽,斩之。

    9.熹平元年(172年)十二月,鲜卑寇并州。

    10.熹平二年(173年)十二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11.熹平三年(174年)十二月,鲜卑寇北地,北地太守夏育追击破之。鲜卑又寇并州。

    12.熹平四年(175年)五月,鲜卑寇幽州。

    13.熹平四年(175年),九江蛮叛。

    范书《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卢)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14.熹平五年(176年)四月,益州郡夷叛,太守李颙讨平之。

    15.熹平五年(176年),鲜卑寇幽州。

    16.熹平六年(177年)四月,鲜卑寇三边。八月,遣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出云中,使匈奴中郎将臧旻与南单于出雁门,护乌桓校尉夏育出高柳,并伐鲜卑,晏等大败。十一月,鲜卑寇辽西。

    17.熹平五年至六年(176-177年),南夷反。

    范书《卢植传》:会南夷反叛,以(卢)植尝在九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

    18.光和元年(178年)正月,合浦、交阯乌浒蛮叛,招引九真、日南民攻没郡县;四年(181年)四月,交阯刺史朱儁讨交阯、合浦乌浒蛮,破之。

    19.光和元年(178年),鲜卑寇酒泉。

    20.光和二年(179年)十月,巴郡板楯蛮叛,遣御史中丞萧瑗督益州刺史讨之,不克;五年(182年)七月,巴郡板楯蛮诣太守曹谦降。

    21.光和二年(179年)十二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22.光和三年(180年)四月,江夏蛮叛。

    23.光和三年(180年)十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24.光和四年(181年)十月,鲜卑寇幽并二州。

    我们再统计数据如下:

    建宁元年至光和六年(168-183年)间,东汉帝国对内及对外军事行动共计24条。

    东汉帝国对鲜卑的军事行动共13条,占比54.2%。包括鲜卑寇边及东汉帝国主动出击,结果大败(编号16)。

    大家可以看到:自光和四年(181年)十月那次鲜卑寇边之后,鲜卑再无寇边。这是因为鲜卑首领檀石槐去世,其子和连即位,攻打北地郡时中箭而死,鲜卑部落分裂,再无能力侵扰东汉帝国。

    范书《鲜卑传》:光和中,檀石槐死,时年四十五,子和连代立。和连才力不及父,亦数为寇抄,性贪淫,断法不平,众畔者半。后出攻北地,廉人善弩射者射中和连,即死。

    东汉帝国国内异族叛乱共9条,占比37.5%。其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有三次。

    1.凉州羌乱。羌乱自东汉帝国开国时就已存在,时战时和,至永康元年(167年)时,羌乱又起,桓帝(刘志)问计于“凉州三明”之一的段颎,段颎则表示愿领兵平定。后来刘志驾崩,等到建宁元年(168年)正月,灵帝(刘宏)登基后,段颎才领兵出征。至次年(169年)七月,羌乱平息。自此至光和六年(183年),凉州再无羌乱。

    范书《段颎传》:(段)颎(字纪明)与皇甫威明(皇甫规)、张然明(张奂),并知名显达,京师称为“凉州三明”云。

    2.交州乌浒蛮叛乱从光和元年(178年)年正月至四年(181年)四月,由朱儁平定。

    3.益州巴郡板楯蛮叛乱从光和二年(179年)十月至五年(182年)七月,由曹谦平定。

    除此3条外,另外6条分别为:荆州江夏蛮族2条,扬州3条(九江郡1条,庐江郡1条,丹阳郡1条),益州1条。

    剩下两条则为东汉帝国内的汉人叛乱,占比8.3%。

    扬州会稽许生叛乱从熹平元年(172年)十一月至三年(174年)十一月,由臧旻平定。

    关于许生叛乱,读过陈志《孙坚传》的人都应该知道,史书上注明是“妖贼”。什么是“妖贼”?还不就是靠邪教起事,以歪理邪说愚弄信徒为其卖命!这跟“农民起义”难划等号。

    陈志《孙坚传》:会稽妖贼许昌起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

    最后剩下唯一可以用来证实为汉人农民起义的就是建宁三年(170年)的济南叛乱了。但是,请大家注意:本年,刘宏14岁,尚未元服。而他是次年(171年)才开始临朝问政的。

    小结一下。刘宏真正执政开始(171年)到黄巾起义(中平元年,184年)爆发之前,东汉帝国没有发生所谓的“农民起义”。

    东汉帝国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用来对付鲜卑寇边及边境州郡的异族叛乱上;而中原及大部分腹地州郡是和平的,这里的汉族百姓没有受到战火的侵扰。

    PS:前辈所作。前传删除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