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三国将军本纪 > 第一章 曹操起兵细考(说明章节)

第一章 曹操起兵细考(说明章节)

作者:大魏左将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爱尚小说网 www.023us.com,最快更新三国将军本纪 !

    在这里要向书友们道歉。

    开始的时候我是想将人物角色写的更加灵动一点,但是由于第一次写书,写了太多的史料补充,结果导致本文的人物看起来都比较的呆板。

    其次,有很多我想表达的东西也没有完全的表达清楚,比如宦官的贪婪,何进的优柔寡断等等。

    所以我在后面的文字中,想换一种写法,先列出史料背景,让书友们心中明白三国历史期间发生的经过、原因,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写,再着笔好好的写写小说,塑造人物,这样看是否文章会更具备可读性?应读者要求,我会将部分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大概还有5-6章是原风格。)

    拭目以待。

    -------------------------分割线----------------------------

    曹操出逃时间。

    史学界大致认为是在9月初—11月之间。

    具体的时间,我在这本小说中采用某些学者的看法,9月初二,即董卓废天子之后。

    理由如下:陈志《曹真传》裴注引《魏书》:(曹)邵以忠笃有才智,为太祖所亲信。初平中,太祖兴义兵,邵募徒众,从太祖周旋。时豫州刺史黄琬欲害太祖,太祖避之而邵独遇害。

    首先,黄琬为豫州牧的时间,黄琬是在九月甲午(21日)被封为司徒。按照诏书过来,黄琬还要收拾一下在进京。大概9月底就得动身去洛阳。

    所以黄琬杀曹邵当在9月,此时曹操刚刚归老家。按9月初曹操逃离洛阳,后汉书郡国志谯县距离洛阳千二十里。这一距离如果是官府步行急走接力的邮传,五六日即可到达。可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行书律》:“邮人行书,一日一夜行二百里。”部队长途急行军速度略低于邮传,如:“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这还算快的。

    曹操逃亡肯定是骑马,日行二百里。一日一夜四百里应该是没问题的。(九章算术良马日行一百九十三里。)所以曹操逃离洛阳,跑回老家也只要几天,就算路上被抓(中牟县被抓,三国演义还写了陈宫救曹操),也只要10天。

    所以,推测,曹操是逃离的洛阳之后,回到了老家谋划,曹邵在期间被黄琬抓住身亡,这样的时间是经得起推敲的。

    至于说年份为“初平中”应为“中平中”,这样就对的上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初平中”没错,那么豫州刺史就应该不是黄琬,而是许贡了。

    但是结合太祖兴义兵,应该是曹操初起兵之时,所以作者我还是倾向于第一种看法。

    曹操起兵地点。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曹操出逃不是去的陈留起兵吗?

    对的,曹操在十二月确实是在陈留起兵,但是,当时的政治先决条件是当时的太守为张邈。而小伙伴们啊,张邈同志是在十一月份才被派到陈留当太守的。

    曹操是在老家招募了一部分兵力,然后合着几个从兄弟,等张邈成为了陈留太守才带着部分家财来到的陈留。

    曹操的支持者。

    第一个,曹仁、曹纯家族。

    约光和六年(183年),曹炽逝世,年仅十四岁(虚岁)的次子曹纯(字子和)继承家业,便与兄长曹仁(字子孝)分家,曹纯得到大量财产,家中的门客仆人数以百计。

    曹纯喜欢读书,所以在中平四年(187年)入朝担任黄门侍郎;而曹仁不喜欢读书,偏偏喜欢骑马射箭,在中平年间,曹仁就暗中组织了千余人的私人队伍,常年在淮泗之间(沛国与下邳国交界一带,今安徽省与江苏省交界一带)活动。曹操到襄邑县,散尽家财,竭力支持。

    陈志《曹仁传》:(曹仁)少好弓马弋猎。后豪杰并起,仁亦阴结少年,得千余人,周旋淮、泗之间,遂从太祖为别部司马。

    陈志《曹纯传》裴注引《英雄记》:(曹)纯字子和。年十四而丧父,与同产兄仁别居。承父业,富于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好学问,敬爱学士,学士多归焉,由是为远近所称。年十八,为黄门侍郎。二十,从太祖到襄邑募兵,遂常从征战。

    第二个,曹洪家族。

    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从弟。他早年的履历记载非常少,我们只能知道他年轻时当过蕲春长(蕲春县属荆州江夏郡),另外,他家里非常有钱!建安年间,曹操还感叹过“我的家财那能比得过子廉啊!”

    陈志《曹洪传》裴注引《魏略》:太祖曰:“我家赀那得如子廉(曹洪)耶!”

    曹洪的父亲是没有姓名、事迹记载的,而他的伯父曹鼎却非常有名。曹鼎当过尚书令、担任过吴郡太守、河间相,在担任河间相期间还犯过贪污罪,被冀州刺史蔡衍弹劾并问罪。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安徽亳州的曹氏宗族墓群里找到了曹鼎墓,并得到了两颗牙齿。2013年复旦大学组织的“曹操家族DNA课题”中使用的比对样本就是曹鼎的牙齿。

    至于曹洪的堂兄弟曹某(曹鼎之子,曹休之父)却选择了避难,他带着儿子曹休往扬州吴郡避难,不料中途病故。曹某之所以选择前往吴郡,大概是因为父亲曹鼎在吴郡有故友,或者是因为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洪的关系不错。

    据考古发现,曹鼎墓墓砖上有“吴郡太守曹鼎字景节”,与《曹休传》裴注引《魏书》载“休祖父尝为吴郡太守”吻合,故可推知。

    第三个,曹劭家族。

    陈寿在《曹真传》:太祖起兵,(曹)真父邵募徒众,为州郡所杀。

    综合一下:曹操的从兄弟中有曹仁、曹纯、曹洪、曹劭这四人鼎力相助,亲兄弟曹德、曹彬、曹玉三人跟老爹曹嵩去了徐州,其他从兄弟如“曹休之父”去了扬州,郎中曹绍和“曹冏之父”没有记载。

    说完曹家子弟,接着来说夏侯氏,熟悉三国史的朋友自然知道:夏侯惇、夏侯渊。陈寿还把这两人的传记放在曹仁之前,可见他们与曹操的关系亲近。

    谯县的夏侯氏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人,在本地也是望族。按《曹瞒传》和《魏晋世语》,夏侯惇和曹操是血缘上的堂兄弟。夏侯惇十四岁就杀过人,原因是对方侮辱了他的师傅,由此夏侯惇以“烈气”闻名乡里。

    夏侯渊是夏侯惇的族弟,又和曹操的血缘更远一些,但是两人的关系很铁。当初曹操在家乡隐居期间犯法,县政府为此通缉曹操,夏侯渊则去自首把罪责揽在自己身上,后来曹操又去营救夏侯渊,两人这才免责脱身。

    当曹操在襄邑县招兵买马之时,夏侯惇、夏侯渊二人也委身相随。

    曹操任命夏侯惇为裨将,夏侯渊、曹仁为别部司马(单独带领一支私人军队)。曹纯、曹洪、曹劭虽然没有记载,但仍然可以肯定是曹家子弟兵中的重要将领。

    有史可考,此时追随曹操,且非曹氏的人才只有颍川郡人枣祗(屯田的那位)。

    还简单介绍一下在史实中的猛将们(未来的曹家军)。

    张辽:效力于董卓。张辽本是何进幕僚,成了出外征兵的心腹,在八月政变之后,他随吕布一同投靠了董卓。

    乐进:他可是“五子良将”中唯一从曹操起兵时就效力的人,不过乐进的勇猛尚未被曹操发掘,时任帐下吏(大概是负责军帐安全的低级军官吧)。

    于禁:效力于鲍信。

    张郃:效力于冀州牧韩馥,任军司马。

    徐晃:大概还在河东郡担任普通官吏。

    许褚:许褚是曹操同乡,但是此时两人尚未相识,许褚还在致力于保护整个家族的安全,才不会管什么反不反董。

    典韦:此时,他只是反董联军中的一名普通士兵,效力于陈留郡太守张邈下属的(郡)司马赵宠。

    由于曹操在本文中非常重要,所以单独列一章介绍前期背景。如有错误欢迎书友们指正,谢谢!

    PS:求推荐票、求收藏T_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