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三国将军本纪 > 第四十三章 收复兖州(二)

第四十三章 收复兖州(二)

作者:大魏左将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爱尚小说网 www.023us.com,最快更新三国将军本纪 !

    东阿。

    分军营帐之中。

    “今者,曹使君兵出济阴,吾等当速下寿张!”

    曹操率领主力南下后,薛议和于禁等人便在东阿继续整顿军备,待曹操围攻济阴之时,发兵攻取寿张。按计划,攻下寿张后,于禁就要带领本部兵马支援曹操。

    由于于禁的老上司将军王朗不久前在与吕布军作战中阵亡,于禁也是希望能更快的出兵拿下寿张,然后去支援曹操,讨伐吕布,为老上司报仇,于是语气也显得有些急迫。

    薛议闻言点点头,低头继续审核下属递上来的物资清单,在荀彧的安排下,当了几个月“行营司马”,粮草辎重之事,已了然于胸。

    现如今大军缺粮缺的紧,粮草、辎重基本都给与了主力部队。分军的粮食也是紧巴巴的凑合的,考虑到民夫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粮草,以及军队安营所需要的木料都尚未备齐,薛议还是不建议立刻出兵。

    于禁却不想再等了,“寿张、须昌,本无兵甲之备,今若攻之,必望风而降!伯言何虑?”

    薛议能理解于禁的心情,但是贸然出兵,万一攻不下,粮草一断,部队随时有可能奔溃,于是摇了摇头,说道:“今敌军之意犹未可知,倘若依城坚守,拔之未可,一旦粮草不济,万事休矣!”

    于禁盯着薛议看了好一会,才说道:“昔日徐州之战,伯言尚不知粮草之重,今稳重如此,后生可畏!”

    薛议拱手道:“于都尉报仇心切而已,安能不知粮草之重乎?”

    于禁点点头,没有说话,待着帐中也是烦操,干脆出去看军备情况去了...

    兴平元年四月,整顿军备于东阿。

    ...

    鄄城。

    荀彧还是随着曹操去进攻定陶了,唯有毛阶留在了城中。

    “这是何物?”毛阶指着手中的一卷竹简问老吏道。

    “此乃薛伯言为行营司马之时,所作。当为军备粮草统筹之论。”

    “噢?”毛阶来了兴趣,“文若不知耶?”

    “司马知之矣,然此为程国相之事,行营司马一人所作之论。司马料之无用,故不视之。”

    “何也?”毛阶问道。

    “当日小人取三县之赋策予之。”老吏话没说完,但是意思很明确了,资料太多,他薛议估计也就只是看看,走个过程,真要说能写出什么有用的,程昱都不抱希望。

    毛阶点点了头,表示了解,同时让老吏取出荀彧当时所作的统筹。

    挥了挥手示意老吏先下去,毛阶拿着两份统筹看了起来。

    “恩?”看着看着,毛阶眉头皱了起来,望着两份数据差不多的统筹,喃喃自语道:“奇才耶?”

    ...

    兴平元年五月,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资准备完毕,于禁、薛议率领别部进攻寿张、须昌。

    寿张、须昌二县望风而降。

    六月,于禁领本部南下支援曹操,薛议继续北上济北国,济北国的中立派当即宣布支持曹操,卢县纳入曹操版图。

    同时泰山之道得以打通,薛悌在亲兵的护卫下,赴任泰山郡,一旦泰山接收完毕,即可形成对吕布首尾相围之势。

    拿下诸多功劳的薛议也“顺理成章”的去掉了“假”字,成为了平虏都尉!

    ...

    本年兖州又爆发饥荒,百姓又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这已经是去年蝗灾之后,连续两年饥荒了,可见在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期间,百姓嗷嗷待毙。

    (陈志《荀彧传》:(兴平)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

    曹操与众人商议,听说钜野县的麦子成熟了,于是决定先去攻打盘踞在钜野县的薛兰、李封,“闻钜野已有熟麦,可使大军先击之!”

    在曹操军围攻钜野县时,吕布又来率军救援,但是没来得及,曹操很快就攻破钜野县,斩杀薛兰等人(可能包括李封),吕布只得退军。

    (陈志《李典传》:太祖使(李)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薛)兰、(李)封。

    陈志《武帝纪》:(兴平二年)夏,(吕)布将薛兰、李封屯鉅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

    就在这档子,曹操听说徐州刺史陶谦病故后由刘备接管徐州的事,就动了去争夺徐州的心思。(此时应该还是刘备向袁绍靠拢的消息还没传到曹操这里。)

    此时,身在军营的荀彧劝阻道:“如今我们已经击败李封、薛兰,现在我们可以分兵向东去牵制住陈宫(按方向可推测陈宫屯兵于任城国),趁机将成熟的麦子收割走,有了军粮,我们就可以一举击败吕布了。

    如果我们不管吕布,留在兖州的兵多了,我们在徐州作战也不够用,留在兖州的兵少了,到时候吕布必然出击,到时候兖州除了鄄城、范县、濮阳之外都会落入吕布手中,如果又拿不下徐州,到时候将军你将何处容身?”

    曹操权衡利弊,这才作罢。

    陈志《荀彧传》: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吕)布。(荀)彧曰:“昔高祖(刘邦)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

    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刘繇),共讨袁术,以临淮、泗。

    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

    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

    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原将军熟虑之。”

    曹操乃止。

    PS:(内容很重要,所以先贴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