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三国将军本纪 > 第五十一章 老狐狸贾文和

第五十一章 老狐狸贾文和

作者:大魏左将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爱尚小说网 www.023us.com,最快更新三国将军本纪 !

    继韩融出使李傕军营议和已经过去差不多一周的时间了,贾诩随着凉州军阀李傕等人也回到了长安。

    回到府邸,坐在窗前,望着徐徐而下的夕阳,再望了望窗边上笼中雀跃着的小鸟,端着一杯下人刚刚泡好的热茶,陷入了沉思...

    自己出生于凉州武威郡姑臧县,并不是什么世家大族,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运气,混了个孝廉,也没什么名气,只有汉阳的阎忠看得起自己,夸奖过几句。(参考曹操年轻时求美名,就明白了名士的夸奖在汉朝有多重要。)

    想当初,年轻的时候,兵荒马乱,还被外族抓到过,要不是假借段太尉之威名,自己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每每想到此处,贾诩总是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自己入了朝廷,当了个小官(郎官),一直到中平六年(189年),时任太尉掾(太尉是刘虞。),后来凉州宿将董卓入朝,董卓担任太尉后,自己“理所当然”的为同为凉州的董卓效力,也是因为自己为凉州人的缘故,在关东联军讨伐董太尉之际(190年),被提拔为平津都尉(雒阳八关都尉之一),为董太尉防守洛阳。

    再后来(191年),董相国兵败洛阳,自己又被任命为讨虏校尉,归属于中郎将,董卓女婿,牛辅,同段煨等人一起镇守三辅之间。

    同年,自己还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一起在中牟县击败朱儁联军,攻入颍川。

    至初平三年(192),董相国长安被刺杀,李傕等人欲投牛辅,结果牛辅已死,欲投朝廷,结果王允要赶尽杀绝!

    想到这里,贾诩紧了紧拳头,抿了下嘴唇,“我也只不过是为了活命啊!”

    于是,就有了凉州诸将都想跑路的时候,贾诩的反攻长安之策!

    六月,凉州军团攻入长安,王允等人授首!吕布逃往。对于李傕他们而言,自己拯救了凉州人对朝廷的掌控,于是理所当然的李傕等人希望给自己封侯。

    “呵!苟全性命于乱世罢了,生灵涂炭之过,何功之有?”

    至于后来自己担任尚书,进了权力中枢,提拔任命官员,也算是“多所匡计”了,为了大汉朝的复兴,也算是尽尽自己的一份努力吧。

    至于安抚诸将、派遣赵岐等人议和关东,也是自己同李傕他们建议而后实行的。

    倒是可惜了种劭,种劭的父亲种拂为了大汉朝,力战西凉军团而死,所以种劭拒绝了自己等人提供的善意,一心为父报仇,还拉来了马腾、韩遂、更联合刘范、刘焉等。

    种劭战死后,也是自己提出安抚马腾、韩遂等人,分封诸将,也是为了凉州的诸位留条后路,所幸的是,李傕等人对自己也是非常尊重,基本都同意了。

    至于派遣益州刺史扈帽、扬州牧刘繇等人分别去夺取刘璋、袁术等人的基业,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也延缓了这些割据军阀的发展。(兖州刺史金尚争夺兖州可能是王朗执政时期发生的,引袁术为援。至于冀州牧壶寿同袁绍争夺冀州,那就应该更早了。)

    自己对大汉朝,勉强算得上是“有功”吧。

    到了天子服元,准备东归之际,李傕等人因为骄傲自满,渐渐的听不进自己的忠告了。

    甚至是自己也未能阻止凉州军团的内乱,李傕居然对樊稠下手了,真是蠢的可怕。

    自己在混战之初曾劝阻李傕,而李傕不听,反而拜自己为“宣义将军”以示拉拢;于是,自己假意同意李傕的计划,也不加盟同意东归的郭汜,背后却积极参与策划天子的东归,事成之后,退还将军印绶,并未参与东归。

    本以为天子此去当无忧,没想到郭汜也是个糊涂之人,有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也不想想,他一个大头兵出身的家伙,哪里是那些朝堂老油条的对手?

    这不,又被那些人联手赶回了李傕阵营。

    而后,李傕在追击东归队伍时,自己亦有随从,并在曹阳涧之战时及时劝阻李傕欲泄愤屠杀朝廷大臣。

    这帮子公卿的人情在,自己相必也是有了一条退路。李傕这帮人,自己算是看透了,得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了。

    待天子等人抵达安邑县后,派遣韩融前来李傕处安抚和解,李傕本来还不同意,强势的叫嚣着要渡河追击,还好自己也在场,劝下了李傕。

    使李傕最终答应和解,不再渡河追击天子,并释放归还大臣及部分财物。

    望着眼前还冒着热气的茶水,贾诩轻轻地抿了一小口,长吁一口气,望了望窗外即将完全落下的夕阳。

    “李傕啊李傕,你就如同这夕阳一般,即将落幕了,你却尚不自知啊!”贾诩想到,“自己得尽早脱身了,该想个什么理由呢?”

    望着笼中的小鸟,突然,贾诩记上心来,走到了鸟笼旁边,面对着叽叽喳喳的鸟儿,轻轻地拨开了鸟笼的门户。

    小鸟愣了一会,还是不敢妄动,贾诩弹了一下笼子,鸟儿见状,一下子就飞了出去,追随着落幕的夕阳,从窗户,飞向天空,越飞越远。

    “我也该启程了啊!”

    贾诩想到。

    随后,贾诩以联络外部将领为援为由,脱离李傕,转投屯兵于华阴县的同郡人段煨,暂时安顿了下来。

    --------------------分割线-------------------

    小知识:

    陈志《贾诩传》:后,(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献帝纪》说“(贾)诩辄以道理责之(李、郭、樊等人),颇受诩言”。

    范书《种劭传》:昔我先父以身徇国,吾为臣子,不能除残复怨,何面目朝觐明主哉!

    陈志《贾诩传》: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贾)诩同郡,遂去(李)傕讬煨。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袁纪·卷29》:天子(刘协)既免于曹阳,贾诩去李傕,托于段煨。

    PS:愿前方的人员安好。

    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推荐票支持!谢谢!